2008年3月24日

避免痔瘡「作亂」 做好肛門保健很重要

痔瘡是目前現代人最常被困擾的疾病之一,據統計,50歲以上民眾超過一半都曾發生,平均100人中有近5% 得到此病;要遠離痔瘡,醫師建議,養成良好生活習慣,要多吃高纖食物、多喝水及多運動,同時不要久坐、久站、久蹲,只要平日好好保養,即可避免日後需「進場維修」。




衛生署醫師指出,痔瘡原本是肛門內正常的組織,內含肌肉纖維、血管及結締組織,在排便有「軟墊」的作用來保護肛門,並在平時幫助肛門緊閉,防止糞水滲出;因血管不正常擴張或過度擠壓造成軟墊脫出、斷裂,而脫出造成病態的痔瘡。


一名大學教授血便長達五年,一直被當作痔瘡治療,另一名年輕女性則有血便及拉肚子,以為是腸胃問題,吃藥治療症狀卻未獲改善,兩名患者經過檢查後皆是罹患潰瘍性結腸炎,醫師提醒,由於初期症狀與痔瘡及胃腸炎相似,很容易讓患者失去警覺性,而延誤治療時機,嚴重時會導致大腸潰爛必須切除,還可能引發敗血症,危及性命




痔瘡好發在腹壓增加使血液回流變差的患者,例如孕婦、長期咳嗽、需久站或搬運重物等;或是排便習慣不良,如便秘、常需用力解便或蹲坐馬桶時間過久;其症狀包括出血、疼痛、痔脫出、肛門疼痛、搔癢或便意感等不適,常造成日常生活的困擾。




要避免痔瘡「作亂」,做好肛門保健很重要,沈名吟建議,民眾養成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,注意「三要」及「三不要」,「三要」是「要多吃高纖食物(蔬菜、水果)」、「要多喝水」、「要多運動」,這三要可幫助排便順暢;「三不要」則是「不要久坐」、「不要久站」、「不要久蹲」,蹲坐馬桶時不要超過10分鐘,另排便後宜以清水清洗或溫水坐浴,儘量不要擦拭肛門。




痔瘡保健並不複雜,平日好好保養,即可避免日後需「進場維修」,但須注意不可將出血、疼痛、脫出、肛門疼痛、搔癢或便意感等問題都歸咎於痔瘡,也可能是腫瘤、膿瘍、發炎、肛裂、增生性乳凸、直腸黏膜脫出、直腸脫出,直腸瘜肉或其他疾病所引起,因此如有痔瘡症狀發生時,一定要就醫確定,以免造成癌症發現延遲。